当前位置:

中青赛创新赛制:大区赛扩容助推青训,主客场制成改革亮点

  9月16日,第四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U13组别在浙江俱乐部中泰基地圆满收官,恒大足校U13队经过点球大战以4比3击败浙江U13,最终捧起冠军奖杯。本届赛事在赛制层面迎来重要变革——大区赛成为核心调整内容,而主客场制的试行则标志着中国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赛事架构方面,男子U13与U15组别在原有地方预选赛和全国总决赛基础上,新增六大分区赛段,覆盖全国各省市。根据中国足协规划,全国划分为北一、北二、北三、南一、南二、南三共六个大区,有效整合地域资源。男子U17组延续大区赛+总决赛模式,U19组则采用三阶段晋级机制,最终山东泰山U19队夺得该组别冠军。

  参赛规模创下新高。男子U13组地方预选赛吸引351支球队、7681名球员参与,完成944场较量;大区赛阶段84支球队经过237场角逐,最终32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男子U15组同样展现出蓬勃生机,预选赛阶段446支球队鏖战1239场,大区赛81支队伍展开235场对决。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赛事在男子U13组半决赛及决赛阶段首次引入主客场制。9月14日举行的决赛次回合中,浙江主场迎来约1100名本土球迷助威,恒大足校亦有数十名远征球迷到场。双方首回合恒大2比1领先,次回合浙江队上半时抢点破门将总比分扳平。尽管加时赛未分胜负,点球大战中恒大门将顶住压力扑出关键点球,尽管其在比赛中曾出现禁区外手球失误,但正是这种高压环境凸显了主客场制对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的价值。

  浙江俱乐部总经理焦凤波指出:“13岁是球员首次体验全国性正式比赛的起点,主客场制在中青赛历史上属首创。我们通过多次协调会优化赛事组织,希望让小球员感受职业联赛氛围。”在他看来,中青赛已成为中国青训体系的核心平台,未来需要更多关注度以实现球迷与球员的“双向奔赴”。

  业内专家认为,主客场制将是中青赛未来改革方向。尤其在U13和U15大区赛阶段,参赛球队水平相当且地域邻近,具备推行主客场制的条件。理想赛程应控制在两个月8-10场比赛,这需要各地预选赛时间提前,为大区赛留出更充裕周期。总决赛阶段的关键场次沿用主客场制,既能提升赛事观赏性,又可增强球员的抗压能力。

  女子组别方面,U14、U16和U18三个年龄段采用全国统一报名机制。其中U14组别已全部完赛,苏州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夺得冠军;U16和U18组别正在进行升降级系列赛,目前已完成前两个阶段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