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洋哨执法中超关键战 足协强化外籍裁判引进机制

  随着中超联赛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争冠与保级形势日趋白热化。为保障赛事公平性,中国足协近日加强了外籍裁判的引入力度。本周末即将上演的两场焦点对决——成都蓉城主场迎战上海海港、山东泰山对阵北京国安,将分别由新加坡籍裁判塔基和约旦籍裁判马哈德迈担任主裁。

  裁判争议近来成为联赛热点。中国足协8月27日公布的裁判评议结果显示,第二十四期评议涉及的8个案例中,有6个来自中超赛场,分别涉及长春亚泰对深圳新鹏城、浙江队对天津津门虎的两场比赛。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场比赛各有一个判罚被正式认定为错漏判。

  在积分榜上各队分差微小的背景下,任何一次判罚失误都可能直接影响争冠和保级格局。这不仅给本土裁判带来巨大压力,也使中国足协和职业联赛裁判管理部门面临严峻考验。为此,足协近期显著增加了外籍裁判的使用频率。此前,泰国裁判西瓦功、新加坡裁判塔基和约旦裁判马哈德迈已相继来华执法。

  据悉,部分参加足协杯半决赛的俱乐部曾提出使用外籍裁判的请求,但由于档期冲突等原因未能实现。不过足协邀请亚足联精英裁判协助执法的决心并未改变。按照最新安排,马哈德迈将连续第二周留在中国,执法山东泰山与北京国安的关键战役;而塔基将再度来华,负责成都蓉城与上海海港的强强对话。值得一提的是,塔基曾执法过8月9日上海申花与海港的德比大战。

  客观而言,中国本土裁判在国际赛场同样表现出色。以马宁、傅明为代表的优秀裁判屡获国际足联和亚足联重用,执法过包括亚洲杯决赛在内的多项重大赛事,其执法水平与经验不容小觑。然而,由于国内裁判队伍正处于新老交替阶段,大量新人涌入各级联赛,导致争议判罚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俱乐部和球迷对本土裁判的信任度。

  虽然外籍裁判同样无法完全避免误判,但引入国际裁判已成为缓解判罚争议的重要手段。这一现象折射出当前中国足球环境中对裁判公信力的迫切需求,也成为职业联赛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